关于轮胎出口贸易:
2015年1月20日,美国对华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启动“双反”调查(去年6月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申请“双反”调查,最终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裁定,相关调查初步截止时间由2014年12月1日推迟至2015年1月20日)。从去年开始,乘用车和轻卡轮胎的出口受“双反”影响较大,有些轮胎企业已经停止向美国出口,祸不单行,2014年俄罗斯卢布大幅下滑,使得轮胎出口再次受到巨大打击。中国轮胎商业网数据中心显示,2014年山东全省轮胎出口额为88.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幅比2013年下降了2.3%。轮胎排在该省出口产品总额的第六位,比2013年下降4位。据分析,随着美国对中国乘用车胎实施贸易壁垒及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轮胎2015年的出口形势将更加严峻,中国的轮胎企业正接受着血火风雨的洗礼。
从2011年以来,随着天然橡胶等原材料的国际供给不断增加,市场价格不断下滑。2014年9月,国内天然橡胶价格跌至5年来的新低。这对 橡胶产业链下游的轮胎行业本是利好,但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轮胎价格持续下跌。业内普遍认为,美国“双反”调查,将会重创中国轮胎业。
关于轮胎企业:
中国轮胎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上海等东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高达600余家。其中,“中国轮胎基地”山东拥有规模以上企业逾300家。
但这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强。中高端轿车市场基本上都被马牌,倍耐力,邓禄普,锦湖,米其林、韩泰等外资和合资企业所瓜分。杭州中策、三角轮胎等国内主要本土轮胎企业, 优势体现在为重型卡车、工程机械企业配套和橡胶制品市场上。其他中小规模的本土轮胎企业,长期背负行业“散、乱、差、小”的包袱,苦苦挣扎。
关于“朝阳轮胎”:
以朝阳轮胎为例,其生产商是杭州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产地注册为浙江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1号大街1号。但在辽宁朝阳市,一些轮胎厂生产的轮胎堂而皇之地销售假冒“朝阳轮胎”,甚至连车胎花纹也极其类似。
关于轮胎电商:
“最糟糕的是,现在很多轮胎企业在市场销售上引进了电商模式,对传统经销商冲击很大。”某经销商表示,“O2O”兴起,使得麦轮胎网、胎派克等诸多网络平台 开始以出厂价或亏本价出货,为的就是聚拢平台人气。这就使得传统经销商在与消费者互动时,变得仅能以服务商的面目出现。
关于轮胎投资:
由于轮胎企业的“稳赚不赔”,也诱惑热钱不断涌入。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底,山东原本计划上马规模型轮胎厂就有10家,最后被批准3家。
但轮胎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很多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早已“绑架”了地方政府、银行。例如,在东营轮胎行业重镇大王镇,当地企业家和政府自发结成了“担保联盟”,对于经营上已经接近崩溃的企业,老板群体不但及时给予融资、渠道等支持,银行介入程度之深,几乎正在上演“国进民退”。
关于外资产能:
2014年耐克森轮胎在欧洲捷克扎泰克建立的新工厂为世界上最环保、最尖端的工厂之一,由此耐克森轮胎在全球工厂增至4家,而中国青岛工厂是其中国和全球市场的桥头堡,2014年耐克森轮胎全球总生产量为3570万条,其中青岛工厂就有1040万条。
近日,正新轮胎副总经理吴轩妙透露,该公司旗下重庆厂目前轿车胎日产能近2万条,快接近第一期满载产能。因此,对第二期扩产工程,公司将在今年年底决定。
韩泰的中国业务盘子迅速扩大,时至2014年其在中国市场销售2100万条,已占到全球销量近四分之一。
关于轮胎渠道:
目前邓禄普在华旗舰店超过850家,非专卖店网店则有4000家左右,目标指向扩大终端客户与轮胎替换市场。而与其市场排名不分伯仲的韩泰轮胎近日也对外宣布,将增强在零售市场的销售比例,“到2020年专卖店的数量由现在的2300家提升到5000家”。
目前,佳通零售服务终端已突破65,000家,遍布五大洲。目前中国大陆米其林驰加快修店已超过1000家,五年内实现2000家。此外,今年米其林的轮胎电商销售也正式开启。
轮胎厂商的强势“毫无底线”,直接抢走经销商的大客户的同时,商务政策上的“一域多代”,则直接挑起经销商在发展客户时的内斗、串货和价格战。
“可怜的是,很多经销商当初加盟某一品牌时,资金多是从银行借贷。现在向厂家正常提货之余,普遍都要接受比往年多2-3倍的压库,且所有轮胎厂的货款必须 一笔结清。”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经销商收账难是行业多年“痼疾”。在行情低迷时,经销商只能用库存进行贷款,银行方面会对库存进行实时监督。一旦经销商库 存出现资不抵债情况,银行就会立即封库。
关于轮胎企业购并:
美国固特异、法国米其林和日本普利司通分别在1994年、1995年和1996年通过并购大连橡胶总厂、沈阳轮胎总厂和沈阳第三橡胶厂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实现生产本土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加坡佳通轮胎在1993~2003年间实施了5次并购行为,分别收购了安徽、重庆、银川和吉林地区的轮胎企业,并在福建新建一座工厂,完成了在中国市场全方位的战略布局。
美国固铂轮胎、Carlisle公司、GPX国际轮胎在2006年分别收购了成山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梅雁轮胎公司和河北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成功进入中国轮胎市场;意大利MAI集团在2008年与山东金宇轮胎集团进行合资组建迈驰(山东)轮胎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工程胎市场;日本东洋轮胎在2011年收购了山东银石泸河橡胶轮胎有限公司。2015年初中国化工购并控股倍耐力。
1996~2010年,发生了5起轮胎行业国内企业并购案。2起是行业外企业为进入轮胎行业而实施并购,如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星股份)在1998年吸收合并青岛华青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在2006年收购青岛黄海橡胶集团和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3起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包括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钱集团)分别在1996年和1998年并购海口轮胎厂、江苏轮胎厂,双星股份在2007年收购东风(十堰)轮胎有限公司。
进入2011年后,国内轮胎企业由横向并购走向纵向并购,由扩大规模走向完善产业链。其中:扩大经营规模的并购行为有5起,如双钱集团在2014年并购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轮股份)在2012年收购了山东金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和平子午线轮胎制造有限公司股权,在2014年收购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工程胎资产和FORTERubberInternationalInc.(福锐特橡胶)、GOMAInternationalCorp.(国马集团)的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