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十天,橡胶跌了700多元;仅仅三个月,开工率同比跌超5个点;5月-8月,轮胎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黑色风暴。
天然橡胶大跳水
8月19日,外媒发布消息,据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周四发布的月报显示,基于初步预估,2021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估被调降至1,378.2万吨,因马来西亚产量被下修3万吨。此外,由于东南亚主要产胶国疫情形势严峻,橡胶出口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利空橡胶供应的消息并未改变8月19日开启的橡胶价格下滑颓势。8月20日,橡胶期货价格继续下滑,截至当天收盘,橡胶价格已跌至14240元/吨。较十天前14955元/吨的最高价格足足跌去了700元/吨。是什么促使橡胶价格在短短十天内发生巨变?
其实与其说突生巨变,倒不如说投资者基于现状回归理智。一方面随着橡胶全面开割,下半年天然橡胶供应环比增加;另一方面,3季度一直以来都是汽车销售量淡季,轮胎需求持续减弱,前期因涨价囤货导致替换市场库存流转率不高,补库意愿不高;最后,目前海运压力尚存,轮胎企业出口订单接单谨慎,对于橡胶需求未出现明显增量。因此,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橡胶行情因产量预估降低而出现价格反弹的概率不大。而在这三点影响因素方面,轮胎开工率低是影响橡胶价格走势的最大因素。
轮胎开工低位运行
看橡胶价格走势就会发现,自五月份下旬,国内轮胎企业一直处在低位运行。截至8月12日半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为61.09%,环比上涨0.21%,同比下跌5.18%。全钢胎样本厂家开工率为65.88%,环比上涨0.11%,同比下跌6.92%。虽然头部轮胎企业的工厂开工率较为稳定,但是聚集在东营的中小轮胎厂的轮胎生意在二三季度并不景气。除了传统汽车销售淡季带来的连带影响外,今年的海运压力也是影响中小轮胎企业开工率下滑的致命原因。
海运费高、集装箱紧张,这对于此前鲜少做过外贸规划,头一次遇到如此严重的海运费用上涨(中东航线和美航线的运费价格同比上涨了2-5倍),本就以低价优势取胜的中小轮胎企业再叠加了海运费用后优势不再明显,加之集装箱预定难度超乎想象,不少中小轮胎企业开始变得措手不及,在接单时也表现得畏手畏脚。
因此,中小轮胎企业为了“保命”开始持续内卷,将战场引到了国内替换市场。不过由于今年橡胶出口也受海运压力影响,即使价格下跌,叠加海运后的费用也在推高制造成本。因此,即使想要拓宽国内替换市场,在成本压力下,轮胎企业提产积极性持续下跌,开工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前期囤货导致的库存积压,也在不断打消经销商的补库积极性。目前,已有轮胎经销商对前期库存(尤其是小品牌)做甩卖处理,16英寸轮胎仅仅以150元的低价抛售。库存流转不畅,资金回流不畅让经销商很难向轮胎厂下新订单。替换市场严重内卷,导致轮胎厂和经销商为了不赔钱,而甘愿维持低位运行。
市场低迷何时休?
虽然诸多因素唱衰轮胎市场,但是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汽车库存已经降至2013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汽车行业有补库存的需要,轮胎原配市场有望在三季度下旬迎来订单反弹。此外,三季度下旬开始,也是传统轮胎需求旺季,国内外替换市场冬季胎需求均有所上升。如果轮胎企业能够找到各自的海运应对政策,那么自9月份开始,工厂复工有望恢复至同期平均水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数据显示,由于近几个月天然橡胶进口量持续偏少,青岛地区天胶库存持续下降,而作为轮胎生产大省的山东,在规划好海运相关的应对策略的同时,也应做好成本规划,及时备货,避免行业开工率复苏后的成本上升或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为下半年的企业接单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