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朋友圈,10家轮胎店10家在促销,但是销量依旧让人不忍直视。
翻不起浪花的促销
今年的轮胎市场,开工率和市场销售完全是两条平行线。工厂开工率走高,国内轮胎销售行情“风平浪静”。即使促销效果是在3季度有了一些起色,但是较往年的销售行情而言,销量也完全是“小巫见大巫”。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去年新车置换的“阴影”还未消除。
数据统计发现,重卡轮胎替换周期一般为1.1-1.6年,轻卡和中卡的替换周期分别为2年和1年。而去年随着“国五国六置换”,重卡新车覆盖率普遍上升,也间接影响到了国内重卡替换需求。如果是车队或者个人于去年年中置换了新车,其替换需求至少要等到今年年底。而今年二三季度的物流运输景气度较往年略低,则再次延后了火车轮胎替换周期。因此,即使各大轮胎店“让利”花式促销,但是在需求毫无波澜之下,想要翻起浪花实在太难。
市场需求不旺
促销失利除了与重卡新车增多影响轮胎替换需求这一因素有关外,市场需求的萎靡也是导致促销无用的原因之一。受物流运输、工地开工率不佳影响,二季度中下旬和三季度上旬的轮胎使用率不足,短暂拖累替换需求。另一方面,受今年能源费用上涨影响,货车司机运输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有不少司机对于轮胎替换“一拖再拖”。
因此,无论轮胎门店、轮胎企业如何促销,车主对于轮胎替换的“消极态度”都会让促销以“失败”收场。
价格敏感度增加
当然,即使到了不得不换轮胎的时候,由于运输利润的降低也让车主开始考虑更换价格更低的轮胎。然而,轮胎市场上总有比促销价格还低的“低价轮胎”来在这个时候抢夺生意。实际上,由于前三个季度的涨价,不少品牌即使促销也依旧很高。据悉,目前有批发商手里的小品牌大车胎的单价不足800元——在车主迫切需要更低价的轮胎时,这些低价胎对销量做了分流。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大车胎市场,乘用车胎市场也一样。在我们7月对汽配城的采访中发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拿着电商给出的价格咨询轮胎替换。事实上,由于今年5月份和6月份上旬,一些轮胎店暂时闭店,导致他们为了增加收入而加入线上销售大军。随着越来越多花纹、规格的轮胎价格透明度增加,车主对于轮胎的价格敏感度进一步增加。这也让促销的难度进一步升级。
促销翻不起水花,却翻出了利润巨浪
虽然促销对于今年门店的销售帮助不算太大,但是对于轮胎利润的影响可并不算小。实际上,2022年的轮胎成本已经至少上涨了20%,而促销则是在更进一步挤压轮胎利润——目前已有不少轮胎厂的产品毛利将将维持在30%上下。如果算上促销,利润表现将会更加糟糕。因此,虽然促销在市场上没有激起浪花,但是其在产品利润表现上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然而,利润是生意长久经营的最大支撑,因此与其在价格上花心思“烧钱”促销,不如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产品“含金量”中,在更高端且利润更高的市场上竞争,尽早脱离“价格”上的无效竞争。
(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