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轮胎门店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不少门店门口开始有车主排队洗车换轮胎。不过我们注意到,即使很多门店都在喊消费降级,但是在乘用车轮胎店,卖的最好的还是外资品牌。
“外国牌子的这么好卖啊?”
但是负责换轮胎的老铁却答道:“啥外国牌子,都是国产的,国内工厂制作,就是牌子用的外国的。”
可是当我们问及国产品牌的国产轮胎销量时,轮胎工只是说比前两年好了一些。
外国牌子凭啥好卖?
“年轻人更关注国产品牌。他们在网上看性能,偶尔也刷刷测评视频,在综合了性价比之后,他们愿意尝试购买国产轮胎。”
事实上,在去年我们访问轮胎店时就看到了不少年轻人拿着手机向轮胎工咨询国产品牌轮胎产品的价格。但是在轮胎店看来,这样的消费者还是少数,更多的消费者喜欢咨询和购买的还是外资品牌轮胎。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于替换轮胎品牌的选择更多地是在依照自己爱车的原配轮胎。“所以我们连门头都是外资品牌,毕竟多数消费者只认车上配套轮胎的品牌。想要吸引更多的车主买轮胎,我们就得挂上配套市场占有率更高的品牌门头。”
“了解轮胎的消费者还是少数。毕竟轮胎性能的高低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驾驶体验啥的也要有个过程。绝大多数车主的驾乘体验依旧是来自原配轮胎,只要价格合适,他们是不会做出改变。”
而配套市场一直是国产品牌的短板。即使是近几年国内头部企业拼了命地布局原配市场,但是相比于外资品牌几十年的深耕,力量还是显得薄弱了一些。尤其是在高端原配市场,国内轮胎企业的涉足也更多地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为外资做贴牌生意。最终在配套市场,还是外资品牌“赚了名声还赢了净利”。
“以目前的原配市场布局来看,国产品牌想要实现‘绝地反击’可能还要稍加时日,拿下更多的配套合作时,国内品牌才有机会实现在轮胎店拿下更多的替换机会。”
其实以上道理轮胎企业都明白,但是拿下更多的原配市场份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对腰部轮胎企业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配套竞争坎坷重重
“传统燃油车市场几乎是被外资轮胎品牌‘垄断’了,新能源市场则是被国内头部轮胎企业和外资企业瓜分殆尽,在这些庞然大物面前,中小型轮胎企业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噙着泪帮人家做代工。”
以上就是不少轮胎企业的现状,想要进入高端竞争市场,却缺少一张入场门票。
“国产轮胎能拿下外资品牌的代工订单说明质量和技术是过硬的,但是早期的野蛮生长和低价竞争让国内品牌在近几年饱受‘偏见’的伤害。虽然龙头企业这两年凭借在专业赛事上的亮相获得了正面评价,提升了品牌形象,同时随着‘国潮’风的兴起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龙头企业终究是少数,更多的中小型轮胎企业的资金财力无法支撑其在赛事和广告商投资,所以即使行业内对他们的质量认同,但是想要涌进原配市场还是困难重重。”
但是国内非头部轮胎企业就真的要一辈子成为别人的代工厂了吗?事实上也不一定,至少在仅今年轮胎企业还有一个机会——购并外资品牌。
实际上全球轮胎企业都在这样做——自80年代起,外资品牌就在不断品牌知名度较高的轮胎企业,通过强强联合的形式来实现在全球轮胎市场份额的提高。而离我们更近一些的大型收购案就有固特异和固铂的强强联合,以及优科豪马对特瑞堡车轮系统的收购。通过收购,轮胎企业不仅可以实现销售额的上涨,同时也通过购并实现了原配市场份额的巩固和提高。
而国内轮胎企业中,不少也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拿到进入高端市场和原配市场的门票。
品牌提升之路总是充满挑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希望2023年国内轮胎企业能够多拿配套订单,实现未来替换市场突破!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