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暴雷!多家胎企面临重罚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4-02-05)          

2024年1月30日,诺记被爆料被欧盟委员会(EC)突击进行反垄断调查。欧盟表示,其收到线索表示其可能涉嫌对其在欧洲销售的乘用车、货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的替换轮胎进行价格垄断。

几小时后,米其林、德国马牌和倍耐力陆续承认也在接受相关调查;受调查的影响,米其林、德国马牌、诺记的股价分别暴跌2.9%、3.7%、5%,倍耐力估计在当天开盘后一度下挫到3.8%。一天之后,固特异也被证实开始接受欧盟突击调查。

价格串通?调查起因

据悉,此次调查是欧盟在收集到一些涉嫌“卡特尔”垄断行为的线索后开启的突击调查。欧洲反垄断部门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其怀疑欧洲部分轮胎企业借助公共通信手段来进行价格协调,进行非公平竞争进而破坏轮胎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之前轮胎行业常听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是“倾销和补贴”,即轮胎企业通过得到补贴来在其他市场售卖价格更低的轮胎来侵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很少听到售卖高价轮胎而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的行为。

然而事实上,高价销售轮胎也可能涉及非公平竞争!也就是这次欧盟委员会发起的突击调查的起因——头部企业可能涉及卡特尔(cartel)式的价格垄断,进而通过固定的市场份额和价格决定权获得更高利润!

卡特尔是指厂商通过企业联合或者同业联盟的形式对产业经营进行垄断,其目的是通过人为操纵某一同类商品(在轮胎行业通过操纵轮胎)价格、产量和市场份额分配,从而形成垄断关系,获取高额利润。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轮胎企业间通过销售前的价格、产量和市场份额协定,规避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这种垄断关系一旦形成,头部企业之间的“暗箱操作”会让不少在成长中的中小型轮胎企业,或是没有加入垄断关系的轮胎企业市场份额的拓展变得“寸步难行”。

市场份额和价格决定权牢牢掌握在垄断企业手中,何时涨价、涨价多少都由参与垄断的企业决定——中小轮胎企业越努力发展越费劲。

针对猜疑,轮胎企业强硬回应

不过多数公开自己已被调查的轮胎企业,都表示否认在经营中参与了垄断行为。米其林发布声明,称“严格”遵守竞争规则,因此也否认存在任何价格勾结活动,并对是否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提出质疑。

诺记和固特异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回复方式。他们目前充分配合欧盟的相关调查。

“现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还为时过早,但我们正在与当局充分合作。”

“诺记轮胎没有关于检查结果的信息,也无法对正在进行的调查发表评论。”

其他欧洲主要轮胎制造商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据悉,此类突击搜查是初步步骤,如果有证据表明这些公司违反了欧盟的反垄断规则,欧盟可能会启动正式诉讼。不过目前的突击调查并不代表轮胎企业真的涉及垄断行为。委员会表示,突袭行动是与欧盟27国国家竞争主管部门的同行一起进行的。

胎企或将面临亿元罚款

欧盟方面目前也没有给出调查结果,事实上由于此次调查涉及的企业数量和产品销售范围较广,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短时间内给出结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针对于轮胎企业的生命,目前反垄断调查机构没有给出任何回复。但是在突击检查被公开的时候,欧盟就曾表示,如果监管机构认定其调查的企业中有参与到卡特尔行为中(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征收高达全球收入10%的罚款。

如果按照轮胎企业公布的2022年销售额来看,或许部分轮胎企业的罚款将超过150亿人民币(按照2022年轮胎企业全球全年销售额为基数)。如果轮胎企业对调查结果不服,欧盟则表示他们也有权利到欧盟法院进行抗诉。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欧洲相关监管机构早已将目光紧盯在汽车及其后市场设备上。欧盟反垄断执法机构已对汽车行业的近十几个卡特尔行为进行了罚款,被罚款的企业包括汽车轴承、汽车座椅、制动系统的供应商。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卡特尔行为不仅发生在汽车零部件中,甚至清洁能源供应商也曾涉及垄断行为中——此前,欧盟曾发现一例涉及限制新型柴油乘用车排放清洁竞争的垄断行为。

而不只是欧盟,近十年来,中国也在对企业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制裁。最出名的是2016年上海工商公布的“轮胎企业商业贿赂系列案”。其中就涉及了10家外资轮胎企业在2013年到2014年的商业贿赂行为。

10家轮胎企业因不公平竞争被罚款

其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包括了部分头部企业对超过1200家的轮胎销售商的轮胎采购进行“回扣贿赂”。据悉,至少有3家头部轮胎企业借助销售轮胎“返奖”的形式累计贿赂销售商金额超过620万元的购物卡和50多万条轮胎;部分企业还赠予了轮胎销售商旅游项目。轮胎企业为了掩盖犯罪事实,将这些商业贿赂以促销费和广告费的科目记入财务账册,但是最终被相关机构查明。

在后续报道中,这些非法所得被收回,轮胎企业则接受了10万到16万元不等的罚款,虽然金额较此次欧盟给出的罚款金额要小得多,但是自此之后轮胎企业对“返利”这一笼络经销商的行为讳莫如深。

而中国轮胎市场对外资轮胎企业的“滤镜”也随之被打碎——原来知名企业也有靠小聪明垄断市场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这一贿赂丑闻被曝光,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开始出现下滑。在时隔7年后的2023年,外资轮胎企业旗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节节败退——大车胎市场几乎“全军覆没”,小车胎市场16寸及以下的市场份额也已所剩无几。

虽然市场份额的变化也与中国轮胎企业近年来技术突破和价格优势有关,但是外资轮胎企业市场份额下滑的节点发生在贿赂曝光后,实在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而这一次,欧盟开始调查轮胎企业的卡特尔行为,是否会像2017年一样带给中国轮胎企业新的欧洲崛起机会呢?先别高兴得太早,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家轮胎企业可以“独善其身”。

行业整顿,别以为能隔岸观火

以前我们总是看到欧盟为了保障其本土经营“公平”,屡屡对中国轮胎企业展开“双反调查”;而到了2024年,外资企业终于也不再独善其身。但是中国轮胎企业这一次可以“隔岸观火”吗?当然不行,身在全球市场,没有哪一次危机可以允许任何一家轮胎企业隔岸观火。

“目前中国轮胎出海已经进入到了2.0时代,更多中国轮胎企业开始尝试在欧洲、北美建厂,参与到更多当地的轮胎行业经营当中,自然也意味着其必须受到当地相关机构的监管,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并不罕见,因此如若不注意当地给轮胎行业立下的规矩,中国轮胎企业很可能也会在欧洲市场栽跟头。”

而根据此次欧盟公开的罚款力度来看,数百亿人民币的金额很可能直接痛击到部分轮胎企业再不可能翻盘!

 

(原创,责任编辑:晨晨)

上一篇:冯巩亲临,慰问浪马轮胎厂员工! 下一篇:风神轮胎北美大动作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