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渠道
市场渠道
轮胎3•15,谁会上榜?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18-03-15)          

有人说今年是轮胎圈是离“3•15”最近的一年,毕竟在轮胎圈里投诉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被投诉的主角上至外资大品牌普利司通、优科豪马等,下至国内本土领先品牌都有入榜。

来自汽车投诉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有关轮胎投诉案例为408宗,比2016年的538宗有所下降。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轮胎投诉案例下降,这也侧面反映了轮胎问题的严峻性正有所缓解。

这408宗投诉案例中,其中有343宗被处理,处理率为73%。相比2016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一方面展现了厂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无论是轮胎厂商还是汽车厂商,他们的担当力都有了不少的提升。

 

数据显示,像是固特异、锦湖、倍耐力轮胎在今年的投诉中处理态度积极,回复率均在50%以上,其中固特异轮胎投诉量偏高但回复率达到了94%,倍耐力的回复率更是达到了100%,显示了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的努力有了质的提升,相比之下,普利司通则要逊色很多。

不可否认,中国的汽车市场经过多年来的井喷式发展,使得轮胎等汽车后市场消耗性产品不约而同也得到突破式增长,但也存在着消费者的使用认知程度和市场高速发展有所不匹配,商家提供的业务服务未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需求等问题,导致近两年在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投诉事件频频。

2017年10月,浙江杭州的徐先生花60多万买了辆奔驰车,车子刚提回来 15 天,他回家的路上碾过一个坑,坑不大,但是开回家以后,感觉不太平稳,当时也没想到是轮胎出了问题,后来才发现,同一侧的两个扁平防爆胎已经破掉了。

2017年9月,江苏省常州武进的出租车司机孙德克(化名)遭遇了爆胎并引发一场车祸,才一个半月,轮胎上的纹路几乎都被磨平了,肯定是质量有问题。

2017年3月,长春市民袁先生反映:在长春中冀斯巴鲁4S店换条横滨轮胎。春节后检查轮胎意外发现,4S店当时给换的轮胎2011年生产的轮胎。

2017年3月,江苏省泰州市的沈女士发起了一则关于普利司通轮胎的投诉,她表示车辆购车时间不到4年,里程不到40000公里,使用环境良好,几乎都在上海市区行使,但就在今年年初在4S店保养的时候却被告知,其4条普利司通均有较为明显的裂痕。

类似于此类因质量问题投诉案件真的是数不胜数。其中,作为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的普利司通在投诉方面似乎备受消费者“关注”了,原因不为别的,就是其轮胎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对于普利司通轮胎质量投诉,不少与普利司通的合作的厂商可谓是深受其害。

有数据显示,在所有涉及伤亡的车辆交通事故中,大约在70%左右和轮胎相关。对于轮胎行业的经销商来讲,无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也无论是轮胎厂家或者是汽车厂家,总会接到大大小小的轮胎投诉,初步估计有关轮胎的投诉平均每天有17000起。

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唯一的接触点,出现质量问题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情。作为消费者,对于轮胎的创新技术、品牌的知名度、企业实力都不在乎!消费者在乎的就是轮胎的质量问题,轮胎质量直接关乎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顾客是上帝”不一直都是现在服务业所推崇的理念吗?轮胎厂家就拿这样的问题产品来糊弄上帝?

现在轮胎企业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对消费者的品质保障问题!关于问题轮胎的投诉问题,消费者可谓是痛心疾首,轮胎使用了没多久就出现起皮、鼓包、爆胎等问题。我们去找4S店理论,他们好像经过统一的培训一样,基本口径一致:我们的产品没问题,基本属于你的驾驶习惯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然后我们转战到厂家方面,期间经过一个多月的鉴定时间,反馈结果:产品无质量问题,概不退换。并且建议你们去专业机构检测。(一般专业机构检测最少需要3个月,并且还要花不少钱)所以有的消费者投诉无门也就不了了之了。

近些年在问题轮胎上,有的轮胎企业会有召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就产生某些产品质量管控不到位导致的问题轮胎,在轮胎使用安全与环保规定日益严格,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后轮胎召回事件势必会进一步增加。某企业高层指出:“现在应该把召回理解为技术进步的过程之一。”虽然秉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来说,召回是一件好事,但轮胎企业首先更应该做的是将质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并进行严格把控。

漏气、鼓包、爆胎、磨损成为目前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但随之往后,随着轮胎消费和召回制度的进一步普及,消费者的主要投诉,已经从以前的涉及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关键领域,将逐步转移到了用胎体验的领域。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目前缺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平台来集中反映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这也是目前“3•15”难以反映整体投诉和维权表现的主要原因。由此也产生了不同轮胎企业在不同平台获得的口碑和反馈并不一致。就如同一位业内人士说的那样:“其实天天“3•15”也是有道理的,有问题不要非要等到“3•15”。目前人为的把消费者与轮胎企业矛盾引爆在这一天,这也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了问题之后消费者无法及时得到车企的解决,只能等到这一天。”

那么,到底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是人为因素还是产品批次问题,这些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再此本人作为车主衷心的推荐一个专业投诉平台:中国轮胎投诉网。

该平台联合中国质量万里行共同推出,中国轮胎投诉网主办方的合作伙伴基本网罗了90%厂家信息,我们能第一时间收到您所投诉的信息,并且能与厂家方面直接取得联系。接受投诉——反馈厂家——问题解决——意见反馈都为您贴心考虑到,您只需要动一动您的小手,把您的个人信息以及投诉的问题和期望的解决方案给我们就OK了,我们会有专门负责人员去联系厂家内部人员解决您的投诉!哈维尔曾说: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中国轮胎投诉网的理念也是如此,我们只服务于轮胎,因为我们坚信这样是对的!

(责任编辑:Anna wei)


上一篇:轮胎行业的“价格战”,到底还能打多久? 下一篇:美对华轮胎双反仲裁,认定存在倾销及补贴行为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