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看轮胎网;
还能把精彩内容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设为主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渠道
市场渠道
二十年 ,中国轮胎行业发生惊天巨变!
文章来源:轮胎商业网     发布日期:(2020-10-22)          

2000年到2020中国GDP7.24万亿人民币飙升至99.09亿人民币,二十年时间实现超13倍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由全球第六攀升至全球第二,甩位于第三位的日本、五六七八条街……二十年峥嵘岁月,中国发生巨变,中国速度正在震惊世界。


中国速度下的各个行业也在竞相狂奔今天我们看一下轮胎行业都发生了哪些惊人变化


市场规模翻了10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市场经济的大幅落地,促进了“百花开放”的经济形态。


轮胎作为汽车的必要零部件,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步调大体相一致。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会议,汽车制造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写入七五计划,此后汽车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100辆,2000年突破200汽车保有量达1600汽车行业迎来一波爆发式发展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中有一个时间点尤为重要:2009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其中2009年汽车保有量高达7619.31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保有量为2.6万亿2000—2019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十余倍,保有量增长出现巨变。从汽车行业的相关数据,就可以大致看出轮胎行业的规模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轮胎外胎产量12157.87万条2019年这个数值达到了84226.2可以看出轮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13家知名外国轮胎企业扎堆进入中国掘金


2000年左右,中国汽车产量呈现一个向好态势,中国轮胎行业也逐步活跃,但基础仍比较薄弱。此时正是外国轮胎企业扎推发力,在中国掘金的黄金时代。




20014月,米其林集团与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联合共同组建了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米其林成立了米其林(中国)独资公司。


如今,米其林在国内拥有上海、沈阳两大基地。其中,上海基地年产能为800万条半钢胎;沈阳基地年产能为1000万条半钢胎、180万条全钢胎。


固特异其实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2008年通过股份收购,它将大连固特异轮胎有限公司变成自己的独资公司。在中国站稳脚跟后,固特异积极扩大发展规模:扩建半钢胎生产线,预计到2020年,半钢胎年产能可增加500万条,达到1700万条。其全钢胎年产能为100万条。




相比较米其林和固特异,马牌进入中国时间较晚,方式也较缓和。2006年,马牌先是成立了轮胎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做轮胎批发、进口和出口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经过三年沉淀,马牌才在合肥全资建设了在中国的首家轮胎工厂。十多年中,马牌忙忙碌碌地在中国耕作,预计到2020年,半钢胎年产能增加800万条,达到2000万条。


巨大市场红利,吸引众多轮胎企业前赴后继的奔向中国。前在中国的主要有13家外资轮胎企业,包括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马牌、住友橡胶、倍耐力、韩泰、优科豪马、固铂、通伊欧、锦湖、耐克森、佳通。13家外资轮胎企业一共有31家工厂,其中佳通工厂数量最多为6家。在中国的乘用车轮胎市场,这些外资轮胎企业反客为主牢牢把握着市场主动权。据不完全统计,外资轮胎企业在中国的半钢胎年产能达到2.6亿条。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出生、消亡;辉煌、没落交织


二十年中,中国轮胎企业的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总的来说,出生和消亡、辉煌和没落交织、交织……


老牌轮胎企业也在历史的车轮中,滚滚向前。有的继续辉煌,有的黯然退场。四大老牌企业之一桦林橡胶厂,出生1938年,是国营第一橡胶厂,从50年代-80年代,它始终占据中国轮胎行业NO.1扥位置,并在1999年成功上市。即使曾经风光无限,它终究没有逃脱“日薄西山”的命运。所幸,桦林橡胶遇到大佬搭救。2003713日,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竞买购得桦林轮胎1.5亿国有法人股,成为控股的第一大股东。


其他轮胎先驱,比如与黄海橡胶、华南橡胶厂,曾将名声赫赫,如今籍籍无名。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新旧交替的规律,先驱没落,后生成长。


2000-2020年间,赛轮、昊华轮胎、江苏通用、森麒麟、华盛橡胶、万达宝通、中创轮胎、八亿橡胶、延长橡胶……不少新秀迅速成长起来。其中赛轮、森麒麟、江苏通用等还一跃成为全球轮胎75强中的优秀选手。



不过也有许多轮胎企业跑着跑着就没影了。永泰、盛泰、好友、恒宇、德瑞宝……有些企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江湖中只剩下它的传说,再也没有它的位置。


2020年上半年,就频频传出轮胎企业破产清算的消息。


在中国轮胎企业发展过程中,东营广饶的产业集群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广饶县虽然在80年代就开始从事橡胶制品的生产,但真正做大是在2000年左右。2002年,广饶县大力发展子午轮胎,不到十年就成了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和出口地基,以及最大的橡胶产业集群。2009年,广饶县规模以上橡胶轮胎企业达到37家,总资产达到194亿元。此后,广饶县进入赚大钱模式。但是现在的广饶县轮胎企业,情况似乎不是很乐观。




中国轮胎企业终于扬眉吐气


二十年,中国的轮胎企业着实挣了一口气,首先打破了外国轮胎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消费者不再只钟情于外国品牌,有很多的国产轮胎成为他们的心头好。据一位轮胎店老板介绍,现在国产轮胎越来越好,以前店里铺货最多的是米其林、马牌、倍耐力等轮胎,现在店里销量最好的大都是国产轮胎了。国产轮胎与国外轮胎的差距越来越小……



不仅如此,国产轮胎企业频繁登上世界舞台,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当地用户喜欢。也有不少轮胎企业出海作战,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建厂。


在今年全球轮胎75强中,中国有34家轮胎企业上榜,中策橡胶和正新轮胎还一举挺进了全球前十。


短短二十年,中国的斜交胎渐渐退出市场,子午线轮胎强势登场,眼下更是盛宠加身。轮胎销售也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形式向经销商、零售店、电商、直播等多种方式共同融合转变。


不得不感叹一句,时间真是最好的催化剂。


(原创,责任编辑:崔小南)

上一篇:超高性能轮胎,怎么就超高了? 下一篇:如何成功,美国资深经销商告诉你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