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在2013年共有轮胎生产企业287家,共生产各种规格轮胎外胎4.25亿条(包括部分小型轮胎、摩托车胎、力车胎)。其中,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33家,产量6228万条,占全国总量的58%;半钢子午胎生产企业24家,产量17900万条,占全国总量的4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5亿元、利税278.3亿元、利润213.7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1%、58.8%和62.2%;出口创汇86.26亿美元,占全国轮胎出口总量的55%。
山东省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占全球的17%左右。其中,三角、玲珑、赛轮集团(金宇)3家企业全钢子午胎产能超过600万条,三角、玲珑、赛轮集团、恒丰、万达宝通、永盛、恒宇、德瑞宝8家企业半钢子午胎产能超过1200万条。
三角、玲珑、成山、双星、赛轮5家全钢子午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占全国全钢子午胎“中国名牌”总数的一半。三角、玲珑、成山、双星、赛轮、黄海、三A、泸河、银宝、金宇、恒丰、华鲁、永泰13家企业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有20家轮胎企业不同规格的轮胎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
*上述大部分企业是中国轮胎商业网的合作伙伴,祝贺并感谢他们为全人类的轮胎做出贡献!
而来自山东省地方的规划更为宏大而坚定,主要产品产量,到2017年,全省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全钢工程胎产量分别达到9100万条、31000万条、29万条;到2020年,全省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全钢工程胎产量分别达到12000万条、47000万条、34万条,斜交胎产量降至2000万条。
产业结构到2017年末,绿色轮胎产品的比重达到35%。全钢子午胎无内胎比重达到50%,中低断面、大轮辋的中高端半钢子午胎比重达到40%。骨干企业的中高端半钢子午胎比重达到60%以上。到2020年末,绿色轮胎产品的比重达到50%。全钢子午胎无内胎比重达到70%,中低断面、大轮辋的中高端半钢子午胎比重达到55%。骨干企业的中高端半钢子午胎比重达到80%以上。
创新能力到2017年末,全行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攻克和推广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到2020年末,力争全行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
力争到2017年末,全行业至少有1家企业达到世界轮胎前十强水平,力争到2020年末,争取有2家轮胎企业达到世界轮胎前十强水平。
集约水平到2017年末,全行业销售收入过100亿的企业集团达到8家,其中过300亿的1-2家,20家企业进入世界轮胎前75强排名。到2020年末,销售收入过100亿的企业集团达到10家,其中过300亿的3家、过500亿的1家。
节能减排到2017年末,全省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平均综合能耗分别降到455千克标煤/吨轮胎、488千克标煤/吨轮胎、829千克标煤/吨轮胎,分别比2013年下降5%。到2020年末,全省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平均综合能耗分别降到432千克标煤/吨轮胎、463千克标煤/吨轮胎、786千克标煤/吨轮胎,分别比2017年下降3%。子午胎企业的炼胶、硫化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烟气得到有效治理。
上图是部分山东轮胎企业在全球75强的最新排名(中国轮胎商业网)
山东省轮胎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实施,对山东省轮胎行业结构调整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15年将是轮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元年。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优惠及扶持政策。淘汰落后,到2017年末,淘汰全钢有内胎子午胎产能1500万条,斜交胎产能1200万条。到2020年末,淘汰全钢有内胎子午胎产能3000万条,斜交胎产能2000万条。
上图是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亲自查验轮胎产品品质
山东省轮胎企业要抓住这个重要机遇,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低碳绿色环保轮胎,如高性能、低断面(超低端面)半钢子午胎;宽断面无内胎全钢子午胎;减少斜交胎及有内胎全钢子午胎的比例;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降低能源及原材料的消耗,轮胎综合能耗进一步下降。把玲珑、三角等企业培育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