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个品牌能被人们记住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品牌的Logo(标识)和它的宣传语,而当一个具有极高辨识度的Logo(标识)在市面上流传时,或许就能从一个层面说明这个企业、品牌已经成功了。
《轮胎商业》记者 王旭
几乎所有产品、公司都会有一个Logo(标识),不论大小。今天,《轮胎商业》和大家讲讲那些巨头轮胎品牌Logo背后的故事。
德国马牌
始建于1871年,世界第四大轮胎制造商、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的德国马牌在2013年的5月15日举行年度股东大会,在本次大会上德国马牌宣布启用新的企业识别,并对品牌Logo进行设计调整。而这一次的调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马牌Logo。
新版Logo是对现有Logo一次“小心翼翼”的升级,要知道德国马牌的Logo已经从1920年启用至今且鲜有改动。
而新版的Logo中的那只马已经摆脱了外围圆形边框的束缚,变成一匹跃起的马,新推出的广告语是“The Future in Motion”。这些变化是新的品牌架构的一部分,反映了公司向一家技术公司的转变。
而大陆公司最初的产品是橡胶制品和实心马车和自行车轮胎。1882年德国大陆公司将象征速度和激情的烈马标志作为公司的商标,马牌轮胎由此得名。
倍耐力
倍耐力成立于1872年,其创始人为Giovanni Battista Pirelli。建厂初期,倍耐力只是从事橡胶的生产工作,另外他们还生产潜水装备的呼吸器。直到1890年,倍耐力开始涉足自行车的轮胎生产,当汽车盛行后,倍耐力将主要业务转移到汽车轮胎。
倍耐力本人热衷于赛车运动,早在1907年倍耐力就参加了汽车拉力赛,而参赛车使用的正是自家的轮胎。而当时的拉力赛是一个马拉松式的赛事,比赛总距离达到了1.7万公里,倍耐力跑完全赛程只换了4次胎。可以说,这一次的拉力赛大获成功,使倍耐力颇为鼓舞。
次年的1908年,倍耐力启用拉扁了的P字标志作为品牌LOGO,以显示其长距离、耐用的产品特性。至于名字,就一直沿用其创始人的名字。
米其林
要说在中国辨识度最高的轮胎品牌,那还要数又白又胖的米其林先生了,不过它真正的名字叫做必比登。
1889年,米其林兄弟为了展示轮胎的优点,参与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巴黎-波尔多-巴黎汽车拉力赛”。由于兄弟二人的大力宣传,最终连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四轮马车和汽车都使用了米其林轮胎,有了皇室的“代言”,米其林轮胎一火便不可收拾。
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与推广,米其林的Logo终于确定了下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而米其林先生也已经变得家喻户晓。
固特异
1898年的美国,路上通行的交通工具形形色色,从马匹、马车直到诞生不久的汽车,但他们都迫切需要一种能缓冲路面冲击力的垫子。于是弗兰克希柏林兄弟买下了俄亥俄州阿克隆市东部的一间硬纸板厂,开始制造橡胶制品。
为了纪念1839年发明“硫化”的查尔斯•固特异先生,兄弟俩将公司取名“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并选择“飞足”为商标,取其优美、迅捷之意。
责任编辑:王旭)
